附近人100块钱-400元3小时快餐电话号码查询,附近约会服务女,风楼阁全国同城网页版

观察
爱心GDP构建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
让慈善成为城市的标签

中国慈善家 · 2025-07-31

  随着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和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城市发展方式迈入新的阶段。在这一关键节点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了七个方面重点任务: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作为我国最高规格的城市会议,改革开放以来只开过两次,上一次是在2015年。彼时,中国经历了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正处在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2015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城市发展做出顶层设计,提出“坚持集约发展”“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等发展理念。

2018年11月25日,“瑕之美”特殊孩子艺术节公益嘉年华在广州琶醍举行,一群来自越秀区启智学校的特殊孩子现场用Ukulele现场表演弹奏《童年》。
2018年11月25日,“瑕之美”特殊孩子艺术节公益嘉年华在广州琶醍举行,一群来自越秀区启智学校的特殊孩子现场用Ukulele现场表演弹奏《童年》。

 

  十年过去,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4年底的55%提升至2024年末的67%,城市人口从7.5亿增加到9.4亿。人们对居住城市的生态环境、功能布局、品质生活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正是基于此,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建设目标。而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更是从人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从精神文明的角度,对城市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

  公益慈善事业无疑是建设崇德向善文明城市的重要抓手。2016年慈善法的颁布,在法律上将传统意义上少数人参与的“小慈善”拓展为人人参与的“大慈善”,而互联网公益的发展,降低了慈善公益的门槛,让慈善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形成人人慈善的社会氛围。

  法律和技术为人们种下慈善的种子,也搭建了慈善社会的基础,但如何凝住这股力量,内化为一种核心价值和文化氛围,则需要以政策来扶持,以传播来倡导,以活动来提升,以表彰来激励。当慈善成为城市的标签,人人以德为先,以善为荣,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才会真正实现。

  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城市,将爱心GDP作为发展的重要指标,打造城市软实力。2017年,广州市提出创建“慈善之城”,着力打造“人人慈善为人人”的广州慈善发展样本。4年后,《广州市慈善促进条例》正式施行,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创建慈善之城的决心。

  被誉为首善之都的北京,在慈善城市建设中也是当仁不让。2019年9月,北京以政府令形式颁布的《北京市促进慈善事业若干规定》,2021年5月,开启“北京市公益创投大赛”,挑选出具有影响力的慈善品牌项目,给予资金和资源上的支持。通过建立乡村振兴、慈善助学、大病救助、公益创投和基层慈善体系建设等五大联合基金,进一步发挥行业聚集效应。

  上海也有着深厚的慈善渊源,2003年,全国第一家慈善商店就是在上海诞生。自2021年《上海市慈善条例》施行以来,上海市将每年9月5日所在的周定为上海慈善周,在2024年上海慈善周中,别出心裁地将咖啡与慈善相结合,以爱心咖啡门店每卖出一杯咖啡则捐赠1元钱的形式,让慈善成为生活中随手可为的一件小事。

上海一家慈善商店。
上海一家慈善商店。

 

  人是组成城市的最基础元素,而社区则是城市治理的最基础单元,因此,发展城市慈善,不光需要在人的心中植入慈善的种子,也要以社区慈善为轴,联动整个社会的慈善资源。从2008年发起的深圳市南山区桃源居社区基金会,到2014年成都市慈善总会推动建立的第一支社区慈善基金,再到各地纷纷制定社区慈善的支持政策和方案,社区慈善已开始由探索式零星发展向大规模铺开发展转变。

  慈善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人口、法律政策、社会文化环境、慈善组织发展、社会捐赠、志愿服务等方面。那么,怎样的城市才称得上是慈善城市?2011年,民政部主管的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按照规模、结构、贡献、可持续性这四个维度,从社会捐赠、慈善组织、慈善项目、志愿服务、政府支持、慈善文化6个方面共30个指标,对各城市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考量,制定了“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2011年到2018年,共发布了五次中国慈善城市百强榜,被誉为城市的爱心GDP。

  慈善事业不断发展,评价指标也在不断完善。2025年,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浙江工商大学钜子公益慈善研究中心针对城市慈善环境设立评价体系,涵盖了慈善发展基础、政府支持、经济发展水平和数字化水平等四个维度,2024年中国城市慈善环境前三名的城市分别由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深圳市摘得。

  然而,慈善城市的建设也面临地区发展不均衡的挑战。根据《2024中国城市慈善环境报告》,全国城市慈善环境整体上呈现“东部最优”的特征,30强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尤其是江浙沪地区。慈善城市同样面临着发展不平衡的区域鸿沟。

  慈善城市的建设与其整体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推动中西部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建设,缩小中西部的差距,这也是新时代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

  作者:贺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IC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张旭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5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